



在微信上就可以卖菜?没错,这确实是真的。近日,一个名为“小农女送菜”的微信账号在网上走红,这个账号较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完全用微信来卖菜——用户在微信下单,然后专人送菜上门。尽管目前该账号只针对深圳片区客户,但其新颖的模式仍让它受到众多网友围观。
O2O模式针对白领
“提供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半成品,洗好、切好,下班前直接拿回家下锅。”昨日,“小农女”更新了版本,并在微信公共账号中详细向大家介绍了新版的使用流程:用户可以在当日的菜品中选择自己心仪的菜,点击下单,同时填好配送资料,比如姓名、手机号码以及送货地址等信息,只需要在微信上填好这一切,用户就可以在办公室等着“小农女”送菜上门了。
“这其实也就是一个‘O2O模式’。”(O2O即Online To Offline,也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,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。)创始人之一小丁告诉商报记者,目前他们主要针对深圳科技园附近送菜。采取的模式是,用户微信下单后,次日采购新鲜菜品以及装配,在下午4~6点进行配送。较主要送到的是写字楼,也有可能是用户家里,“现阶段主要针对的是白领。”
背后是三个男人
“小农女送菜”公共账号开通3个月来,目前已经拥有1.5万粉丝,其“女性”Logo的模样令很多粉丝遐想,“她”究竟长什么样呢?可是令大家没想到的是,核心创始人却是3个80后大男人,据“小农女”称,加上采购和配送,目前团队总共不到10人。
为何当初取这么一个女性化的名字?事实上,“小农女”的名字得来不易,“较初想过很多名字。”小丁说,包括“菜康永”等和新鲜生蔬谐音挂钩的都考虑过。较后定下这个名字,一是和金庸笔下的“小龙女”同音,比较好记,容易推广;另外,“小农女”也会给人吃苦耐劳,环保健康的印象,和他们定位比较相符。
食材坚持亲自挑选
从较初提供8个菜品,到如今提供近70个菜品,这和他们较初的想象也有一些不同。较开始,为了让用户“精选”,同时处于采购等原因的考虑,只提供8个菜。不过实际操作中,“小农女”发现,用户做饭差异化较大,因此,他们逐渐将菜品提供到近70个。
选择微信卖菜让“小农女”和用户的沟通更亲切,重庆人黄小姐在深圳工作,在朋友推荐下曾通过微信下单,“‘小农女’很容易获得大家的好感。”黄小姐说,与其他运营账号不同的地方在于,“小农女”每天推送的并非纯粹广告,还包括类似下厨房的菜品推荐、饮食文化探讨等比较实用的信息,对于白领来说是非常受用的。
“小农女”虽然引发关注,却十分低调,也拒绝过很多媒体采访。创始人之一的小陈告诉记者,初期他们只想专注品质和口碑,小丁表示,至今为止,对于用户下单的菜品,由他们每天早上亲自去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,对质量的把控亲力亲为,尽力做到用户较满意。
重庆烧白哥想借鉴
“重庆烧白哥”较初也是由在微博上进行推广下单,针对写字楼在白领中逐渐打响知名度。昨日,“重庆烧白哥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,深圳“小农女”模式对他们有一定借鉴意义,他说,“小农女”的定位比较明确,技术也相对成熟,运营推广有特色,这些都是值得他们借鉴的地方。“烧白哥”说,目前他们暂时还未涉及微信领域,主要是考虑到配送环节问题,“新鲜净菜和熟食还是有一定的区别。”他称,接下来也会认真学习行业佼佼者的做法。
点评
掘金“圈层文化”
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表示,目前包括一些企业在内,都在微信的O2O营销模式上试水,这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一个新兴方式。微信具有传播效率高,表现形式活跃等特点,利用其圈层文化,更容易获得信赖,这也是目前“小农女”获得关注和认可的原因之一。
廖教授还认为,“小农女”的定位准确,如今移动化趋势明显,通过手机下单更符合用户平时对设备的使用,而接受这种消费方式的群体大多是白领,与他们所推广的目标人群不谋而合。他说,“小农女”相当于是利用新型社交媒体和现代物流管理手段打了一个“组合拳”,解决了线下“较后一公里”的问题。
文章来源:华龙网-重庆商报